发布时间:2025-09-02
换热器内防腐涂料的选择需结合介质特性、工况条件(温度、压力、流速)及基材类型,达到隔绝腐蚀介质与金属基材接触的目的,同时需满足传热效率、耐温性、附着力等特殊要求。换热器防腐涂料的材质、类型划分、级别标准常见划分如下:
换热器内防腐涂料的材质多样,决定耐腐蚀性、耐温性和兼容性,主流材质分为包括:
环氧树脂:主要成分为环氧树脂+胺类固化剂,具有优异的附着力和耐化学性,是换热器内防腐涂料中常用的材质。常温固化,在高温环境下,环氧树脂涂层可能因热胀冷缩产生微裂纹,导致防腐失效。
聚氨酯:主要成分为异氰酸酯+多元醇,耐候性好,耐盐水、柔韧性好,适用于低温环境。聚氨酯涂料形成的涂层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耐磨性,但不耐不耐强酸碱。
丙烯酸树脂:主要成分为抗渗透能力强,施工便捷,成本可控,但同样可能面临高温环境下的性能挑战。
玻璃鳞片:主要成分为环氧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玻璃鳞片,抗渗透能力强,耐酸碱、耐温≤180℃, 适用于高腐蚀环境。玻璃鳞片涂料通过构建多层次防护结构,提高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所以涂层较厚,会影响传热效率、施工要求高
氟碳树脂:主要成分为聚四氟乙烯(PTFE)、氟树脂 ,耐腐蚀性极强,耐高温性能优异,低摩擦系数,适用于高温换热器。氟碳树脂涂料形成的涂层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附着力相对弱。
有机硅树脂:主要成分为有机硅树脂,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耐湿热、耐老化,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换热器防腐。耐强酸碱性能弱,常温下附着力一般。
换热器内防腐涂料的类型多样,可根据不同需求、功能侧重和施工方式可进一步分类,方便根据换热器结构选择适配类型:
通用防腐型:以基础防腐蚀为核心,如普通环氧树脂涂料,适用于无特殊温度/介质要求的淡水、常温空气换热场景。
耐高温防腐型:以有机硅、高温氟碳涂料为主,针对蒸汽、高温热油等工况,需同时满足“防腐+耐温”双重需求。
耐强腐蚀型:以氟碳、玻璃鳞片涂料为主,针对化工行业的酸、碱、盐溶液,核心解决“强介质渗透腐蚀”问题。
导静电防腐型:在树脂中添加导电填料(如炭黑、金属粉末),适用于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的换热器(如油气换热),避免静电积聚引发安全风险。
液体涂料:常用,通过刷涂、滚涂、喷涂(空气喷涂、无气喷涂)施工,适用于换热器管程、壳程的复杂内壁,需多道涂刷达到设计厚度(通常50-200μm)。
粉末涂料:以环氧树脂、聚酯树脂为基料,通过静电喷涂后高温固化(180-220℃),涂层厚度均匀(80-300μm)、无溶剂污染,适用于结构相对简单的换热器壳体或直管内壁。
底漆:用于提高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通常具有较好的防锈能力。
中间漆:用于增加涂层的厚度和屏蔽作用,提高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面漆:用于保护中间漆和底漆,同时提供美观的表面效果,通常具有出色的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目前无统一的“级别命名”,但行业通常依据耐腐蚀性、耐温性、附着力等核心指标,结合国家标准(GB)、化工行业标准(HG/T)划分“性能等级”,常见分级逻辑如下:
参考HG/T 4759-2014《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分级如下:
普通级:耐弱腐蚀介质(pH 5-9,如淡水、常温弱酸/碱),盐雾测试(中性)≥1000h无锈蚀 ,主要为普通环氧树脂、聚氨酯类,适用于民用冷却器、常规水换热器。
中级:耐中等腐蚀介质(pH 3-11,如盐水、稀硫酸/盐酸),盐雾测试≥2000h无锈蚀,主要欸玻璃鳞片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类,适用于 工业冷却水、轻度化工换热器。
高级: 耐强腐蚀介质(pH 1-13,如浓酸、强溶剂),盐雾测试≥5000h无锈蚀,耐溶剂浸泡无异常,主要为氟碳涂料、乙烯基酯玻璃鳞片,适用于化工强腐蚀换热、油气换热。
参考GB/T 1735-2009《色漆和清漆 耐热性的测定》分级如下
低温型:长期耐温范围为-40℃~80℃,短期耐温≤100℃,材质为聚氨酯和低温环氧树脂,适用于低温冷水、冷冻液换热。
中温型:长期耐温范围为80℃~180℃,短期耐温 ≤200℃,材质为改性环氧树脂、玻璃鳞片,适用于温水、低压蒸汽换热。
高温型:长期耐温范围为180℃~400℃,短期耐温 ≤450℃ ,材质为有机硅、高温氟碳,适用于高温蒸汽、热油、烟气换热。
在选择换热器内防腐涂料时,应根据换热器的工作环境以及腐蚀环境的严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涂料材质、类型和级别。同时还应考虑涂料的施工性能、成本等因素,以确保涂层能够长期有效地保护换热器免受腐蚀。
©东营天威防腐工程有限公司 备案号:鲁ICP备07500121号 鲁公网安备 37050202370996号 网站建设:东营远见网络公司